在1913年10月6日,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时,他的对外政策展现出了一种务实、开放的姿态,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保守和民族主义的色彩。以下是对这一时期袁世凯政府外交政策的分析:
一、与列强的关系 袁世凯上台后,面对的是一个由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势力范围的中国。他意识到必须在外交上采取灵活策略,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。因此,他对各国采取了相对平等的态度,试图通过平衡外交来减少外部压力。例如,他在对德和对俄关系中都表现出了这种态度。在对德国的关系上,他试图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收回青岛的主权;而对俄罗斯则采取较为强硬的立场,拒绝承认《中俄蒙协约》。
二、寻求国际支持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,袁世凯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。他与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大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,这些国家在当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伙伴。同时,他也尝试改善中日关系,尽管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,但袁世凯仍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限制日本的扩张野心。
三、加入国际组织 在这一时期,袁世凯政府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。1914年,中国加入了国际联盟(后来的联合国前身),成为创始会员国之一。这不仅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,也表明了中国愿意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。此外,袁世凯还派遣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,努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国际权益。
四、保护海外华人利益 袁世凯政府重视保护在海外的华人的合法权益。特别是在美国实行的排华法案问题上,袁世凯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,并要求修改相关法律。虽然美国的排华政策并未因袁世凯政府的干预而改变,但这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于保护本国民众利益的坚决态度。
五、维护领土完整 在处理边疆问题方面,袁世凯政府表现出强烈的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。例如,在面对外蒙古独立运动时,袁世凯派兵镇压了这次叛乱,并在1915年迫使外蒙古取消独立,重新回到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。同时,他还加强了西藏地区的控制,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安全。
综上所述,袁世凯在担任正式大总统期间,其对外政策体现了务实、开放的特点,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保守和民族主义元素。他试图通过平衡外交、寻求国际支持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,并为国内改革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包括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和个人因素的影响,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成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。不过,这段时期的对外交往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,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铺平了道路。